世界工廠“罷工”了!限電停工席卷多個省份,背后發生了什么?
2020年,疫情席卷全球,帶來了巨大的影響,像印度、越南等制造業國家,由于疫情反復,導致產能受限,但中國由于及時控制了疫情,快速復工復產,貿易依舊活躍,全年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2.16萬億元,同比增長1.9%,其中,出口17.93萬億元,增長4%,成為唯一正增長的國家。今年上半年,我國貿易再創佳績,進出口總值18.07萬億,同比上漲27.1%;其中出口9.85萬億,同比增長28.1%。
按道理來說,世界對中國商品的需求增多,正是賺錢的好時機,但沒想到世界工廠卻迎來了“罷工”。 如今已經過了炎熱的酷暑,進入到了秋高氣爽的季節,對電的消耗會逐漸降低。可沒想到一場“停電潮”正在席卷全國。“開二停五”還不夠,廣東東莞普通工廠停電4天,高能耗的停電一周!江蘇超1000家企業 "開二停二",泰州、南通等地直接停電放假20天。
陜西限電到年底,浙江化工廠四季度停電20-30天,還有山東、四川、云南、寧夏等多個省區都開始了“拉閘限電”。
全球貿易需求大漲,中國進出口額也跟著大幅上漲,為什么還要限電停工呢?
原材料價格暴漲,電廠虧損
自從疫情發生以來,美國等國家為了穩住經濟,瘋狂印鈔,不斷放水。這就導致了全球原材料價格的大漲,包括銅、鐵、鋁、煤炭均呈翻倍式上漲。進入到2021年,這種趨勢并沒有減緩,反而更加嚴重。比如動力煤,在年初經歷了暴漲,在最近一個月再次暴漲,漲幅超過了50%。
在我國,發電結構中,火電占比高達73.32%,主要依靠的還是煤炭。這意味著煤炭價格大漲,發電廠的成本就會大幅上漲,然而電價又不能隨便漲,這就導致火力發電廠每發一度電都要虧一毛多錢。
由于外貿企業訂單飛漲,出口額大幅上漲,意味著工廠的用電量也是大幅上漲。數據顯示,2021年上半年我國工業用電量26610億千瓦時,同比增長16.6%。煤價一直在高位,電廠存煤偏少,發電越多,虧損的就越多。在這種情況下,發電廠只能拉閘限電。?
能耗雙控,時間緊任務重
改革開放40年來,我國經濟飛速發展,已經成為了全球最大的能源生產國和最大的能源消費國。但在發展和消費的同時,我國的碳排放量也很大,2020年達到99億噸,占據了全球的31%。
于是,我國提出了一個目標,到2030年實現碳達峰,而到了2060年完成碳中和。簡單理解,就是最終要實現節能減排,高效利用能源,擺脫依賴。定這兩個目標,還有一個目的,那就是為了能源安全,畢竟像煤炭等傳統能源有限,需要發展新能源,促進各大行業完成轉型,實現彎道超車。
不過,這一目標的時間很緊,距離2030年的碳達峰目標還有8年時間。然而,2020年國內萬元生產總值能耗同比僅下降了0.1%,在今年8月,國家發改委印發《2021年上半年各地區能耗雙控目標完成情況晴雨表》,點名青海、寧夏、廣西、廣東等9個省份,能耗強度同比不降反升。所以,才出現了“拉閘限電”的現象,因限電停產的A股上市公司超過了10家。
更深層次原因,是能源結構的升級
為了完成“能耗雙控”任務,所以很多地區采取了一刀切的方式,直接拉閘限電,必然造成不小的損失。這種處理方式,必然不是長久之計。要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的目標,還得從源頭上,那就是能源結構的優化,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消耗。
當然,也是為了彎道超車,我國芯片被卡脖子,相信刺痛著每個國人。但2020年,我國石油的對外依存度73%,天然氣的對外依存度43%,鐵礦石的對外依存度90%,毫無疑問,必須在能源結構上做出調整,才能擺脫依賴。?
我國是全球發電量最大的國家,占全球的25%,而以煤炭為主力的火力發電量依然超過70%,雖然我國煤炭的自給率很足,但依舊還是需要進口。
天然氣是最清潔、最低碳的化石能源,碳排放強度大概是煤炭的40%多一點,是石油的2/3,但我國的天然氣對外依存度比較高,還是要大力發展天然氣才行。核能也比較清潔、低碳,2020年全球核能發電節省了全球能源排放量的10%。不過,2021年上半年,我國核能發電占比僅為5.04%。當然,還有人認為光伏是我國最有競爭力的一個新能源,因為沒有任何一個環節被卡脖子,光伏制造板塊占了全球80%以上的產能,所以,預計未來光伏會占到中國整體發電量的40%左右。太陽能、氫能,也被認為是未來的趨勢。
在我國能源結構中,煤炭、石油仍然是主力能源,要實現碳達峰、碳中和目標,能源結構必須大幅調整,大力發展新能源才是關鍵。
實現碳中和,是大國的擔當,更是為了告別煤電時代,邁向新能源,最終彎道超車。?